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奋斗六十载 创新向未来——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之路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25-09-02 11:45 来源:

黄河之滨,嵩岳之畔,一个以铝镁为业、以科技报国为基的科研院所已巍然屹立一甲子。从1965年拓荒创业的郑州轻金属研究所,到中国轻金属专业领域唯一的大型科研机构的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再到今日肩负“建设世界一流有色金属科研院所”使命的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研究院”)。六十载风雨兼程,郑州研究院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励精图治、创新求强”为精神坐标,在攻克轻金属工业“卡脖子”技术中挺膺担当,在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勇立潮头,用自主创新的如椽巨笔,在中国铝镁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波澜壮阔的科技史诗。
  如今的郑州研究院已成为我国铝镁工业的技术引领者,拥有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铝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家级平台11个,河南省淇河实验室等省市级平台10个。依托郑州研究院设立的国家轻金属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要负责我国铝镁及其合金29类68种313项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质量评价仲裁等工作,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中国的技术归口单位之一。所属河南华慧有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具有“两甲两特”资质,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总承包等业务。郑州研究院始终致力于以自主创新引领铝工业科技进步,以集成创新推动铝工业可持续发展,先后完成了国家“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一大批重大、关键、共性和战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1项;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645项,起草发布实施国内外各类标准456 项。

峥嵘岁月:初心如磐担使命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工业建设如火如荼,铝作为“会飞的金属”关乎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命脉。然而,技术薄弱、装备落后、资源受限的困境亟待破解。1965年8月,经国家科委和冶金部批准,郑州轻金属研究所成立。从北京、山东、辽宁甚至国外等地汇聚而来、扎根中原的57名怀揣赤子之心的科技工作者,面对破旧工棚,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豪情,在黄河之滨点燃了科技报国的星火,承担起发展壮大中国铝工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白手起家。没有住处,他们自建干打垒窝棚;没有设备,他们因陋就简自己造。用握惯笔杆的双手和“发展铝工业”的坚定信念,依靠肩抬手拉和最原始的运输方式,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地干,如燕子筑巢一般完成了简陋的化验室和实验室等基础建设,拉开了为铝工业科技创新的序幕。
  1988年,经国家科委批准,郑州轻金属研究所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铝冶炼技术开发中心合并为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实现了从单一研究所向综合性科研平台的跨越。2001年,郑州研究院迎来历史性转折——主体随中国铝业在纽约和中国香港上市,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新高潮。2015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该院踏上了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之路。2023年,该院成为中铝集团专业研究院,认真落实“3+4+4+4”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四个特强”,积极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有色金属原创技术策源地,重大科技成果辐射基地,高端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郑州研究院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奋斗史,是一部探索科技改革创新的实践史,更是一部浓缩了新中国铝镁工业科技事业发展的成长史和创新史。

矢志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郑州研究院始终坚守科技报国的核心使命,及时把握世界铝工业科技发展动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求,一如既往致力于战略性、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去破解铝工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不断提高我国铝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我国氧化铝、电解铝重大工艺技术研发的发源地和辐射基地,并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作为我国铝土矿资源和氧化铝技术创新者,郑州研究院勇挑重担,相继开发了“一水硬铝石管道化强化溶出技术”“双流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技术”“石灰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技术”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成为氧化铝工业主导工艺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氧化铝工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铝电解技术大型化技术开拓者,郑州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试验,1996年,成功开发了“280kA大型铝电解槽成套技术”,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拥有280kA以上电解技术的国家,实现了大型电解槽的国产化和自动化,标志着我国铝电解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是我国铝电解工业发展的里程碑,该技术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不止步,一刻不停歇,善于创新的郑州研究院人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开发了“无效应低电压铝电解综合节能减排技术”“优质炭阳极生产关键技术”等多项技术,尤其在集成多项科技成果并不断进行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开发的FHEST三代技术推动吨铝直流电耗从13500千瓦时降到12000千瓦时以下。该技术已在3000多台电解槽上推广应用,累计实现节电35.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11.4万吨,综合效益达28.5亿元以上,把电解铝电耗降到全球最低,2018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中国“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并获得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典型案例”一等奖。“FHEST技术”已经成为郑州研究院一个响当当的技术品牌和名片。
  作为我国铝用炭素技术的深耕者,郑州研究院紧紧围绕铝用炭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展铝用炭素提质降耗、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及新型碳材料等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先后开发“铝电解用优质炭阳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无炭渣预焙阳极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多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全面提升了我国铝用炭素技术装备和水平,为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作为镁冶炼技术的奠基者和引领者,郑州研究院是我国“皮江法”炼镁技术的发祥地。在绿色发展的新时代,郑州研究院已研发出白云石综合利用清洁炼镁新技术,镁产业的技术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
  一代又一代郑研人接续奋斗,郑州研究院已形成铝土矿资源、氧化铝、电解铝、炭素、精细氧化铝、镁冶炼技术、环保、数字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高纯镓、高纯铝、分析检测和工程设计等13个技术创新领域,形成了“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范式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工程设计、科技产业、技术服务协同推进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不断支撑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勇做“架桥”者,不作“等船”人。郑州研究院60年的发展,始终以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和举措,破解了一系列难题,2020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企业”,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撬动转型升级,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郑州研究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总原则,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持续推进董事会建设,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党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持续坚强有力。
  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提升。郑州研究院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高水平董事会建设,精准有力“定战略”、科学合理“作决策”、管控并举“防风险”,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22、2023年蝉联国务院国资委“标杆”级“科改示范企业”。
  机制创新激发了活力。郑州研究院构建“岗位价值薪酬+研发项目业绩薪酬+价值创造激励薪酬+中长期专项激励薪酬”为一体的多维度精准激励模式,持续完善新入职高校毕业生保护薪酬、科技成果奖励、技术职务薪酬、研发过程激励薪酬、价值创造薪酬;开创了中长期激励先河,实施收益分红激励项目共17项;实施“项目跟投”“项目绩效金”,1项科技成果被纳入国资委赋权改革试点,75位核心骨干人才被纳入中铝股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动能,“科改”3年来,郑州研究院牵头获批的国家科技项目增加2.5倍,国拨经费提高近16倍,制修订标准数、授权发明专利数分别增长60%、76%。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围绕着“卡脖子”技术和进口替代,郑州研究院已开发40余种系列产品,涉及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领域,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工填料用氧化铝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为我国“特高压技术”提供了关键绝缘材料支撑;开发生产的涂覆锂电池隔膜用氧化铝,占据国内35%的市场份额,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发展中展现了央企担当,作出了央企贡献。
  开放创新蓬勃开展。郑州研究院强化开放创新,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高效协同。该院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力拓集团等国内外4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该院强化全球视野,深化国际合作,多次承办国际铝协铝土矿和氧化铝会议,国际铝土矿、氧化铝和铝研究委员会(ICSOBA )国际会议,国际赤泥大会,中国铝工业科技大会等行业盛会,提升了郑州研究院国际影响力和中国铝工业的国际话语权。

人才强院:书写人才辈出时代篇章

60年来,郑州研究院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视人才为兴院之本、强院之根,以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与国内外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共同培养高端人才,同时,以中铝的实力、中铝的大事业、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引人、育人、用人和留人,通过加强高端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畅通培养渠道,郑州研究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速科技人员培养成才。截至目前,该院柔性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近30人、省市级人才近100人,聘任五级研究员及五级工程师共197人,现有博士67人、硕士近200人;中铝集团战略核心人才2人、中铝集团科技领军人才(钻石计划)入选16名、中铝集团青年科技人才(明星计划)入选27名、中铝股份科技英才计划入选39人。近年来,郑州研究院认真落实“3+4+4+4”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四个特强”,围绕绿色低碳、新材料、数智化等领域人才需求,引进各类人才188人,其中,博士硕士142人、各类成熟人才10余人,一批高素质人才加盟郑州研究院,保证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形成了郑州研究院最宝贵的“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郑州研究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建设“科技特强新中铝”中,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续写郑州研究院新辉煌。


0.389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