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有色协会:产品出口退税等问题应区别对待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6-01-01 10:08 来源:



    近两年来,各界一直在就是否降低有色金属材料出口退税和是否取消加工贸易进行着讨论,国家为此也有一些政策出台,企业对此极为关注。本报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副会长王恭敏。王副会长在向记者详细分析了行业的具体情况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应就有色金属行业内各个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总体来讲,除电解铝之外,其他冶炼产品和有色金属加工材料都不必马上取消加工贸易,降低出口退税额度应循序渐进,稳步进行,这是从行业整体的健康成长以及环保、就业的角度进行的综合考虑。 
  国际分工发生了巨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中高档有色金属材料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使外资企业向我国转移或与我国各类企业合作。这样一来,国际中档甚至部分高档有色金属材料市场为我国企业占领,发达国家在一些领域已逐步失去比较优势而向更高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领域发展。在此背景下,国际分工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随着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向我国的转移,铜加工材中的铜管、棒材、线材、板带材,铝材中的建筑铝型材、铝箔、铝板带等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少品种材料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已经具备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出口开始增加。 
  受此影响,我国在大量进口金属原材料的同时,开始大量出口金属材料和制成品。例如,2005年我国生产空调近6000万台,占全球产量的80%其中的50%出口,生产冰箱2500万台,占全球的40%,其中40%出口;生产洗衣机2600万台,其中的65%出口。仅家电行业2005年即用铜60万吨,用铝30万吨,其中约一半随制成品出口。2005年,用于机械、仪表、灯具、工具、五金产品的铝铸件共约50万吨,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随制成品出口。铅95%用于制造蓄电池,2005年我国净出口蓄电池1.22543亿支,相当于92万吨铅出口。 
  我国对金属资源需求的迅速扩大,和本土资源的相对匮乏形成的矛盾,使我国成为了铜、铝、铅、锌四大品种的净进口国。2005年我国铜资源净进口量为286万吨,铝为320万吨,铅为10万吨,锌为76万吨。国际上为此有舆论说中国在国际间竞争资源,王恭敏尖锐地指出,那是他们忽视了中国金属材料和物美价廉的下游制成品供应全球做出的贡献。王副会长说,金属材料加工其实也是制造业的一个环节,试想,如果这些环节的产品出口都受到限制,那么我国的制造业将受到多大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将受到多大的影响! 
  为了缓解我国对金属资源的强劲需求,由于我们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废金属利用具有节省能源、节水、减少固废和有害气体排放的优势,近几年我国进口的废金属逐年增加。2005年进口废铝折合金属量120万吨,废铜折合金属量100万吨,这使我国逐渐成为废金属再生利用大国。 
  出口依存度高是多种因素长期形成的 
  2001~2005年,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27.8%、22.3%、34.6%、35.4%、28.4%,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2000~2005年分别为43.8%、50.9%、48.8%、56.8%、59.7%、64.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我国经济的出口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王恭敏指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计划经济时期,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国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投资增长方式,改革开放后也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了投资拉动、招商引资、出口导向等经济增长方式。上述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相应的,同一时期消费增长却较缓慢,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较低。“六五”到“十五”期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4.5:66.1、36.7:63.4、40.3:58.7、37.6:59.4、44:56;2001~2005年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3%、16.9%、27.7%、25.8%、25.7%,2006年上半年为30%;而近10年消费增长年平均仅10%多一点。  

                                                             (中国工业报记者           侯雪莲 )
0.3408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