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过剩”真相:产业调控不止于限产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6-01-01 10:28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铝业分会主任文献军专访
中国的铝产业在2006年走过了不平静的三个季度。在这三个季度内,遭受连续三年的宏观调控后,电解铝行业再次被列入调控重点行业名单,氧化铝行业也出现了近年少有的投资热潮,进而引发近年来少有的价格下滑现象。
中国铝业的发展究竟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论点是否准确?10月8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专访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铝业分会主任文献军。
过剩的解决之道
《21世纪》:自2003年底,电解铝行业一直成为国家调控的重点行业,今年8月,发改委相关人员还表示,要出台七大措施来调控电解铝,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文献军:调控肯定是对的,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人一提到调控就会想到电解铝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但是事实是怎样呢?
凡是到过国内一些大电解铝厂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一些企业从厂内到厂外,建得都像花园一样,厂区里的水也是很清的,电解铝,因为要用电分解出三氧化二铝,所以,它本身能耗确实大(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用电近15000度,在所有的工业中耗电最高),但是,它并没有浪费能源,而从污染的角度讲,它甚至没有氧化铝污染大,所以对待电解铝,大可不必谈虎色变。
《21世纪》:为什么如此大的调控力度还是会出现大规模的投资?现在我们的电解铝状况究竟如何?
文献军: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今年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共15个,总产能199.5万吨,目前已完成的项目57.5万吨,在建项目142万吨,但是这些在建项目除了抚顺铝厂是今年新开工的,其余大多数都是2002年以后就已做了布局、进行了前期投入的,都是企业原有的项目在扩大规模。
《21世纪》:这样看来,是不是我们的电解铝行业产能并不过剩?
文献军:电解铝在国内供大于求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们已形成1000多万吨产能,到年底会达到1150万吨产能,根据铝产业政策,我们的电解铝都要在国内消化,但是靠国内消化这么多产能是不现实的。
《21世纪》:对这部分过剩产能怎么处理?是不是还要像过去那样限产?
文献军:过去一提产能过剩,大家都会想到限产。但是限产是不科学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在特殊性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措施。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一个工厂它本来有10万吨电解铝产能,结果只能生产8万吨这不是明显的浪费吗?所以对这部分存量要合理调整。
首先,是加大国内需求,盯紧进口产品。所谓盯紧进口,就是要盯紧我们哪些东西是需要进口而国内又满足不了的;第二,通过各种手段淘汰落后的电解铝产能。我们现在还有170万吨—180万吨小预焙槽,当初产业政策在淘汰时把自焙槽改成了小预焙槽,这部分预焙槽和大的先进的焙槽相比,一吨铝要多消耗1000度左右的电,所以国家应该及时修正产业政策,定几个指标,达不到这些指标就要退出市场;第三,就是通过差比电价调整。这样下来,如果我们用三年左右时间,这180万吨过剩产能就能退出市场。
上下游结合才是出路
《21世纪》:今年6月28日发改委已在相关业内部门下发特急通知,决定从6月30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度提高2.494分,上网电价平均每度电上调1.174分。据了解,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中,电和氧化铝原料各占40%。现在不少厂家不仅面临电力短缺,还要承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电解铝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文献军:现在的电解铝厂一般都是自备电厂,用自己的电,不用网上的电。但是即便是用自己的电,大机组还是不好干,小机组成本又高,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机组相比,前者的发电成本每度电要高出3分钱,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电厂和铝厂直供,或者互相参股。现在四川有些企业做得就比较好,另外像一些大的企业如中铝公司也已和中电投下面的公司签署了直供协议。但是铝、电厂参股这种形式目前还没有被大家认可。
《21世纪》: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考虑拉长产业链,以规避市场不可预期的风险,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文献军:当然这个想法很好,中国电解铝企业目前还有80多家,肯定是多了,将来会通过洗牌、重组、破产来取缔一部分。铝工业未来的发展就是要靠科学规划布局、科学投入以及上下游的结合。 #p#分页标题#e#
一直以来我们对铝产品应用这块不够重视。但是在国外像美铝、加铝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铝材开发上,基本没有电解铝,而我们国内却在热火朝天地上电解铝。
铝材加工品是有色金属的终端产品,再往下走,就是车箱、零部件等,就到另一个行业了,所以铝材加工连接铝和下游其它产业的结合点,所以我们的铝加工企业必须要知道下游需求什么。
《21世纪》: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