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河南铝工业对工业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6-01-01 09:17 来源:
    十五”以来,河南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积极推进煤电铝一体化,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电价、环保和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条,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了铝工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省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不断扩大,铝加工深度逐步提高,铝工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截至目前,河南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能分别达到330万吨、220万吨和9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90万吨、170万吨和70万吨。2004年全省氧化铝产量271万吨、电解铝产量162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87%和287%,居全国第一位;铝加工材产量61万吨,增长了258%,居全国第二位。全省铝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突破16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9%,4年间平均增速达到44.3%,比200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优势更加突出。中铝中州分公司、河南分公司的氧化铝产能分别达到150万吨和13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全省18家电解铝企业平均产能达到12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伊川电力、焦作万方、神火集团、新安万基等4家企业产能超过20万吨,其中伊川电力电解铝产能达到40万吨。河南明泰铝加工产量达到13万吨,居国内第二位,其中铝箔产量达到4.8万吨,居国内首位。煤电铝一体化使骨干电解铝企业综合成本下降,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去年底,河南电解铝企业用电平均电价低于全国平均电价0.03元/千瓦时,吨电解铝综合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0元左右。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国内第一条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线在中铝中州分公司投产,显著提高了中低品位铝土矿的利用效率。2002年,河南在国内率先淘汰了自焙槽电解铝生产工艺。目前,160千安以上大型预焙槽产能占全部产能的80%以上,其中280千安以上占40%。大型预焙槽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河南吨铝综合电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0千瓦时,降低生产成本100多元。

  四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4年,全省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8.7%、24.3%和13.9%,比2000年提高了6.1、9.6和6.1个百分点,其中氧化铝、电解铝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国内第一,铝加工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今年前4个月,市场占有率分别为全国的41.6%、24.7%和14.7%。

  五是产业链条得到延伸。目前,河南煤电铝产业链已经形成,80%以上的电解铝企业拥有自备电厂,自发电比重超过70%。在电解铝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铝深加工呈现加快发展势头。中色万基、河南明泰已形成年产15万吨铝板带箔加工能力,天元铝业、河南天阳汽车轮毂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60万只和100万只。中铝郑州铝加工厂、伊川电力、神火集团、河南安隆等企业的铝加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将新增生产能力45万吨以上。

  六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河南已有10家氧化铝、电解铝企业在郑洛工业走廊集聚。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地区集中了全省90%以上的氧化铝产能和70%的电解铝产能,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铝工业集中区。中铝公司、伊川电力、新安电力等企业铝加工产能整合重组已经起步,完成后将形成30万-50万吨深加工能力。巩义市、长葛市、荥阳市、温县等以铝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巩义市铝加工园区已形成40万吨铝加工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板带箔生产基地。长葛市已具有20万吨铝型材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熔铸、挤压、表面处理及模具加工相互配套的产业群。

  虽然河南铝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看,仍处于以原材料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精深加工比重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04年,河南氧化铝、电解铝等上中游产品的销售收入占铝工业的74%,电解铝加工率仅为37.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3个百分点。大部分重点电解铝企业精深加工发展步伐缓慢。铝深加工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为40%左右,附加值低,竞争力弱。高端产品规模小、稳定性差,市场开拓不足。二是电解铝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仍较低。尽管河南省电解铝平均规模已居国内领先水平,但只相当于国外平均水平的60%。20万吨以上企业的产能仅占全省的45.5%,产能在10万吨以下的企业还多达9家。三是铝土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氧化铝资源保障程度下降,铝土矿乱采滥挖和采富弃贫现象严重。加之勘查工作滞后,新增储量不足。少数企业和地区不顾布局要求建设氧化铝项目,直接#p#分页标题#e#

0.3133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