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12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经研究并明确提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控制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衡快速增长”。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一反应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咨询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先作出反应:2005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必然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易宪容主任说:中国多年来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做出调整。整体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扩张性发展最后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政府要想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平稳发展,必须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经济粗放增长的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桁林副研究员指出: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事实上早已淡出。
桁林说:作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手段的长期建设国债,其发行规模的变化代表了中国政府早已在考虑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柔性调整,为向稳健型过渡作准备。以拉动投资需求为目的的长期建设国债其累计规模已经达到9100亿元。在今年年初的预算安排中,长期国债被减少到1100亿元。专家们估计明年的预算还要继续调减。
更重要的是,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也在适应着由积极到稳健的变化。在2004年12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更明确地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