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下降难抵价格走低,铝冶炼行业经营困难
据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显示,2015年以来,有色金属景气指数较2014年逐月下滑。从2015年1月份的45.2降至3月份的43.1,下跌2.1点,整体上位于“偏冷”区域。结合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从2015年以来铝工业运行情况来看,结构调整继续呈现积极变化,扩大应用工作有序展开。然而,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任重道远,铝冶炼行业经营仍处困境,扩大铝的应用短期内能否见效尚需政策推动。
一、铝行业运行主要特点
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环境呈现出的需求不旺、增速下降、资源环境约束收紧等现状,铝行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但铝冶炼行业下行压力尤为突出。2015年一季度,铝行业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平稳增长,布局调整进一步推进
2015年1-2月份,全国氧化铝产量850.7万吨,同比增长13.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5.3个百分点;电解铝产量464.2万吨,同比增长4.9%,较去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铝材产量692.8万吨,同比增长20.6%,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个百分点。
在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的同时,电解铝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显示行业布局调整效果显著。2015年1-2月,电解铝产量前10个地区中有7个位于西部,合计产量252万吨,占前10个地区合计产量的61%。据了解,西部地区多数电解铝企业开工率都达到90%以上;电解铝第一大省山东的产量增速与全国基本持平,而河南、山西的产量出现不同幅度下滑。2006年以来,分地区电解铝产量变化趋势见图1。氧化铝产能则仍主要分布在铝土矿资源丰富的地区;铝加工产能围绕消费地及原料供给地布局。
(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1-2月,铝冶炼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较2014年1-2月累计投资额31亿元相比,增长了10.3%。剔除季节性及企业计划性因素外,整体来看铝冶炼行业的投资热情仍在不断下降。2015年1-2月,铝压延加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同比增长10.8%。铝冶炼及加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趋势见图2。
可见,在产能过剩情况下,铝冶炼行业投资过热现象有所缓解,铝行业投资结构继续在向下游延伸,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三)铝资源进口回落,铝材出口增长
我国电解铝的发展立足于国内需求,进出口量基本持平。2015年1-2月,非合金铝净进口1万吨,占国内电解铝产量比例仅0.2%。氧化铝和铝土矿进口量双双出现回落。2015年1-2月,氧化铝进口72万吨,同比下降35.4%,主要归因于从最大来源国澳大利亚进口数量下降了61.7%;铝土矿进口561万吨,同比下降50%,主要归因于印尼铝土矿进口量从2014年4月起降至0吨,但2014年1-2月仍进口了825万吨。铝材出口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铝板带、型材等出口数量比重较高的品种增幅较大,这种现象是否会长期持续尚有待观察。2015年1-2月铝产品进出口统计见表1。
(四)受供应压力等因素影响,铝价低位徘徊
截至2015年3月底,沪铝现货价格13130元/吨,较年初12895元/吨上涨了1.8%。据悉,今年3月以来,铝价上升主要受益于国内大型电解铝企业主动限制现货销售,调节市场现货供需结构,以支撑价格。但受供应压力影响,国内铝价将围绕成本线上下波动,且下行压力仍较大。
(五)铝冶炼行业下行压力犹存
铝冶炼行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2015年1-2月,铝冶炼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10.4%;主营业务成本609亿元,同比增长5.6%;亏损7亿元,同比减亏22亿元。但鉴于电解铝产量仍在增长、消费领域没有出现明显好转、铝价仍在下滑,铝冶炼行业下行压力犹存。
铝压延加工行业继续保持盈利。2015年1-2月,铝压延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长9.7%;主营业务成本1283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盈利71亿元,同比增长22.1%。
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在当前电解铝行业运行中,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具体为:
一是仍出现大量新增产能投产,且高成本产能退出难,化解产能过剩任重道远。截至2015年3月底,电解铝运行产能约3200万吨/年,而且还有部分新产能在释放,过剩压力较大。目前,落后电解铝能力已基本全部淘汰。据工信部历年公示名单统计,2010-2014年累计淘汰电解铝产能201万吨/年。化解产能过剩难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地方政府要保就业、保税收、保增长、保稳定以及债务问题难处理等,涉及面广、决心难下;各地电价水平差异大,电价低的地方企业还有扩张冲动;有些企业围绕电解铝产业,已建成自备电厂或配套下游加工能力,如关停电解铝产能就意味着割断了已形成的产业链;企业自律意识还不够强,企业未批先建问题较多。
建议国家对电解铝产能要坚持总量控制,合理规划,加强引导。同时,要配套相关支持政策完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
二是电解铝成本虽有下降,但仍难改行业经营困境。首先,网电价格过高。在当前运行的电解铝产能中,有30%左右的企业采用网电,主要分布在青海、云南、甘肃、贵州、四川等省区,其中青海和云南是中国电解铝网电生产大省,占全国使用网电总产能约50%。2015年以来,动力煤、焦炭在内的多种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使拥有自备电的电解铝企业平均成本有所下降。同时,2015年4月国家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的价格,占电解铝成本40%以上的电力成本有所下降,但铝价下降幅度超过电价下调幅度,导致成本下降对于全国电解铝行业而言影响较为有限,企业经营仍处困局。
建议对于符合国家铝行业规范条件的电解铝企业,结合电力体制的改革,积极开展直购电工作。同时,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供电方式,探索在有条件地区适度开展局域网,降低用电成本。
三是扩大应用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扩大铝应用是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近年来,我们针对推动铝应用开展了大量调研。经测算,仅交通运输领域的全铝挂车及建筑领域的铝合金模板、围护板的应用如果能够得以实现,则可增加2000万吨铝的消费。但以上消费的拉动仍需得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例如,全铝挂车由于生产投入大、车辆售价贵、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的客观存在,造成全铝挂车在扩大市场应用中遇到困难。
为解决一次性投入成本大的问题,建议设立“推进铝应用重大专项”,给予全铝挂车和铝合金敞篷运煤车补贴。同时,将扩大铝应用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到国家技术改造专项中,给予支持。
三、影响铝工业运行环境分析及二季度形势预判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进入“新常态”,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高铁战略”、新农村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也为经济不断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结合当前铝工业运行情况以及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铝工业运行环境分析如下:
首先,产业政策环境。工信部先后公告了两批符合《铝行业规范条件》的铝企业名单,并对已公告企业,有关部门将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对于电解铝项目仍要严格执行《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可见,在短期内,国家会继续将电解铝作为重点宏观调控产品。
其次,行业用电环境。由于我国电解铝企业的电力成本占生产成本比例约40%,电力成本已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会不遗余力的寻找降低电力成本的途径。导致行业投资向西部转移,并逐渐出现了大工业用电、直购电、自备电并网运行及局域网等多种用电模式,同时,地方政策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各地区间用电价格差异较大。鉴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开始,改革对电解铝企业用电环境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观察。
最后,扩大应用环境。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愈发重视。鉴于铝具有质轻、耐腐蚀、易回收、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将铝作为载体,符合“新常态”的发展特点,应用潜力巨大。
鉴于在短期内,国内外经济形势、铝行业政策环境、电力等相关行业政策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结合铝工业当前运行环境及2015年一季度运行情况分析,2015年二季度铝冶炼行业走势不会发生明显改善,铝压延加工行业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