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以来,沪铝自15000元附近高位回落,此后跌跌不休,至春节前一度下跌至12500元附近,不过其后中铝等13家铝企联合囤货,铝价蹒跚上行至13000元附近,此前部分铝厂减产、停产的计划也多随之夭折。据统计,去年12月至今,国内减产产能未及100万吨,而2013年底-2014年初该数据为210万吨左右。毋庸置疑,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铝等铝企囤货自救。一般而言,铝价下行至12700元附近,行业内多数铝厂将难以回笼现金流,这是刺激铝厂减产、停产最关键的因素。而今年铝企囤货之后,沪铝价格重返12900元一线,铝企减产的压力大幅减少。此外,地方政府的多方支持和保护使得部分高成本铝产能“欲停还休”。首先,作为大宗商品,铝厂能为地方政府带来高额的GDP值以及一定的就业;其次,铝厂停产后,周边加工厂尤其是初级铝加工厂无法正常运转,迫使政府转向铝厂施压。再次,近期国内多地发电量出现富余,地方政府也倾向于支持号称“电老虎”的电解铝厂维持较高开工率。受此影响,河南天元铝业及甘肃东兴陇西分厂逆势复产,而山西华圣铝厂和神火商丘铝厂停产计划被迫夭折,贵州遵义铝厂也积极筹备启动闲置的13万吨产能。
在目前供应相对过剩、产品同质性高、市场趋于完全竞争的铝行业,成本成为决定众多铝厂命运的关键因素。除非铝厂能获得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低廉成本,否则只依赖政府这只“有形”而“苍白”的手,恐怕逃不出市场自动调节这只“无形”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