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重理工教授全球率先研发出抑制铅高温挥发技术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5-06-11 17:00 来源:

杜长华 (右1)正在做科研指导

杜长华 获2010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

华龙网讯(龙勇 向虹谕)“通常一项大成果包含了一系列专利,这是该系列专利中的最后一项专利申请书,其他的都已经批下来了”,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一种能抑制铅在高温下挥发的含铅材料的专利技术,在历经10多年的时间后,终于得到应用。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尚属首创。而研发这项技术的就是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年近60岁的杜长华教授。

披荆斩棘 扛起中国锡深加工的大旗

1982年初,从中南大学冶金系毕业的杜长华,被分配到云南锡业集团,一干就是15年。“刚刚改革开放,众多的电子产品开始从国外进来。中国也引进了很多电子生产线,但是使用的材料却是美国、日本的,成本高得不得了”。

当时我国生产的锡锭大量出口,但锡加工产品却靠进口,锡材加工几乎为零,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

于是,杜长华向公司提出要搞锡的深度加工研究。“85年,云南拟与美国某公司合资建厂,但人家不给核心技术。当时我很不服气,于是就提出自己干。”在云锡研究所领导的关怀下,杜长华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自己任组长,开始了苦心专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后,EAOS系列群焊焊料终于研制成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时的四川长虹、天津712等数十家单位广泛使用杜长华研发的技术,迅速把国外的产品赶出了中国。

功勋卓著 为高新技术产业注入强心剂

岁月如梭,杜长华在锡材研究领域摸爬滚打了近30年,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2001年,他来到重庆工学院,见到了老院长。老院长很亲和的问他要啥待遇条件?“不要特殊待遇,跟大家一样”,杜长华爽快答道。

在重庆理工大学,杜长华再度打响了我国锡材加工的攻坚战。

“在理工大学完全是白手起家,没有场地,没有设备,申请的项目也批不下来”,在如此困难情况下,杜长华借鸡生蛋,创造条件搞科研,试制的样品检测不了,就送到外面去测。随着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杜长华创建了重庆理工大学电子材料研究所以及重庆市高校特种焊接材料与技术工程中心,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传统的研究是追赶型的研究,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当别人都在跟风的时候,杜长华独辟蹊径,提出了别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研究方案,并始终坚持务实的研发精神,悉心研究含铅焊料无害化技术,历经10多年,一种能抑制铅在高温下挥发的含铅材料的若干项发明专利终于问世,极大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清风峻节 自费支助年轻教师培训

“年轻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多送几名老师参加培训,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益,”杜长华在材料学院任职期间,十分重视人才和科研队伍的的培养,经常将自己的科研经费拿来支持教研活动,支助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教学教研的导师,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焊接系青年教师甘贵生谈到,杜教授经常主动约谈他,给他指出教学技巧和科研发展的问题。而且,每年都会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支持青年教师搞科研,支助青年教师购买实验材料,鼓励他们成才。

明年即将退休的杜长华,一直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杜长华所在的材料学院培育了1名巴渝学者、2名重庆教学名师培养对象、3名青年英才、4个创新团队,引进了一大批优秀博士,使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0.334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