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能源技术推动全球铜消费量攀升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5-07-14 11:17 来源:

据一家媒体估算,从现在开始直到2040年,近8万亿美元将会被投入到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而这约占全球全部能源支出的三分之二。单是太阳能预计将花费3.7万亿美元,这对全球铜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型能源,对所有的能源科技来说,铜都是必不可少的导电材料。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碳排放化石燃料的使用将会逐渐减少,而铜等基础金属在新能源科技中却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为铜的主要消费国,中国的下游消费当前并不景气,整个市场呈现疲软,旺季不旺态势明显,特别是来自于地产行业和一些工业子行业的需求依然比较低迷。从电力领域来看,1~4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866.03亿元,同比下降8.61%,较一季度的跌幅收窄了1.4个百分点,电网投资增速下滑增加了铜价的下行风险。当前房地产市场增速持续下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表明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的铜需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1~3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7.9万吨,2014年全年供应过剩24.4万吨。2015年1~3月,全球矿山铜产量为469万吨,较2014年同期增加3.6%。2015年1~3月,全球精炼铜产量增至557万吨,较2014年同期增加4.7%,中国增产幅度显著,达19.6万吨。

2015年1~3月,全球铜需求为539.2万吨,2014年同期为536.5万吨。1~3月,中国需求增加1.1万吨,至254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47%。1~3月,欧元区铜产量同比增长2.5%;需求达81.8万吨,同比上升2.4%。2015年3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89.31万吨,消费量为188.73万吨。

从当前形势来看,中国目前消耗世界铜产量的45%,但经济增速减缓,铜价因需求减少大幅下跌。供给方面,由于铜价的低迷迫使生产商限制产量,精铜产量增速受限。

新能源技术对铜等基础金属的需求巨大

全球铜消费量将会增加,但这不仅是由于电力需求扩张。比起传统能源,新能源技术对铜的需求量更大:每兆瓦的风力发电平均使用3.6吨铜;电动车、公交车和地铁平均每辆要用铜2300磅;而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生产要消耗比内燃机生产多2到3倍的铜。

在电动汽车技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特斯拉汽车公司,其耗资50亿美元的超级电池工厂Gigafactory正在建造中,这家超级工厂的目的就是生产电池,为其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特斯拉预计,到2020年完全竣工后,可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所需电池。整个电池生产过程将会消耗大量的基础金属和其他原材料,甚至有分析家指出,世界原材料供应或许不能满足该项目的需求。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锂和镍,工厂将会消耗1700万吨铜、7000吨钴(当前全球供应量为110000吨)、250000吨锂(约占五分之一的全球供应),以及126000吨的原料石墨(相当于略高于三分之一的全球供应)。据报道,9个新的石墨矿将会被开采,用以满足如此大的原料需求。而这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基础金属矿产公司来说,无疑又是一利好消息。

汽车并非是唯一寻求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世界首架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的直升机(阳光动力2号)已经环球飞行了3个月,而在明年,阿拉斯加航空公司计划推出仅依靠由森林废弃物转化的可再生喷气燃料而进行飞行的飞机。《巴伦周刊》最近的报道指出,在未来的一年内,美国四大航空运营商的股价可能会有近50%的涨幅,而整个航空业之所以会迎来近几十年来最好的财务状况,不仅得益于整合、削减成本以及收费上涨,更为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使用导致的更加廉价的燃料。

中国铜消费下降,欧元区仍保持强劲需求

据调查显示,生产铜的激励价格为每磅3.50美元,这是2013年3月以来从未有过的价格水平。尽管全球铜矿产量在201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约1.5%,可预计在未来10年内铜供应将会出现短缺。中国是许多基础金属(尤其是铜)的主要买家,作为第二大经济体,铜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很大;但是鉴于中国的制造业长时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其铜的消费量将会下降。尽管采购经理指数(PMI)在6月小幅上涨至49.6,该数值仍旧低于50这一表示行业扩张的临界水平。在中国购买的铜中,有近60%被用于房地产业。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房价下跌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终于开始恢复生机。

相较而言,欧元区却表现出了对铜的强劲需求,其PMI指数达到了49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4.1。欧元区制造业的扩张有赖于德国和法国快速增长的总产出。

在未来几年内,全世界将会有更多人能够获得电力资源,而越来越多的电力资源将会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的增加依赖于新建发电设备,而不论是新建化石燃料发电厂,还是风力涡轮机,铜的消耗量必然也随之增加。(刘璐)

0.3288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