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成为现在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现在复工情况如何?对经济及有色市场有多大影响?此文就此展开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认为:
1、从几组交通数据和耗煤量来看,当前人员到岗、企业生产情况并不乐观;从运输能力来看,可能至少要到3中上旬才能实现较全面的复工。
2、疫情让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对1季度经济冲击较大,甚至可能导致GDP负增长。但疫情并不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3、有色品种而异,疫情最主要影响在于拿去了“极低库存”这个重要支撑。铜价不再拥有“看涨期权”,回归中性;铅锌则将面临明显下跌。
一、从交通运输数据和耗煤量推演复工情况
疫情以来各地出台了不同的复工时间进度表,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根据企业性质、准备条件、员工到岗情况有不同的复工节奏。
员工到岗情况是一个关键约束指标。
从交通运输部数据来看,节后(初四到正月二十一)累计发送旅客2.2亿人次,同比去年下降了84.6%。
这个数据是否意味着节后返工和到岗的人数同比下降比例?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节前返乡人数有没有明显下降?如果节前下降得多,节后自然也下降得多。二是这其中有多少旅客并不是返乡。
针对第一个问题,考虑到疫情大爆发是临近除夕,因此对回乡旅客行程影响较小,从百度迁徙大数据也可以发现,节后同比下降很多,但节前基本与去年持平。从交通运输部数据来看,因为只公布了初四以后的数据,今年初四前累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跟去年同期12.5亿差别不大。对于第二个问题,最近两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都在30亿人次左右。这其中主要包括返乡和旅游。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显示,2019年全国春节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扣除掉这部分,则大概有86%的春运旅客旅行目的是返乡。86%乘以84.6%,大致可以得出结论还有72.7%的返乡旅客还没有回城。30亿人次乘以86%(参与返乡人次),再减去14.2亿人次(截止当前返程总人次),等于11.6亿人次。按去年运力瓶颈1300万为基数,则需要9天。考虑到车站加强管理,运力肯定会明显打折,则按运力计算可能也还需要2-3周甚至更长时间,也就是3月中上旬才能完成返乡旅客的返家和到岗。
我们再从另外两组数据中寻找线索。根据百度迁徙数据,我们跟踪了全国主要省份及城市的节后迁出数据。
同比来看都有70-80%下滑,甚至更高。广东,上海稍低,浙江较高,同比超过90%的下滑。
此外,根据高德的主要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来看,当前的拥堵指数与春节期间最低值持平,而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值,可见当前主要城市到到岗人数仍然较低。另外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即使返回原地也可能因为减少外出出现而导致拥堵程度降低,但即使这样也意味着对当地消费的明显拖累。
因此从以上几组数据来看,返工率还是比较低(可能在3成以内),全部返岗至少需要到3月中上旬。当前复工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因为缺少更高频的能检测宏观经济变化和工业生产的数据,我们用6大发电厂耗煤量来观察。节前耗煤量保持了较明显的增长,但是节后则基本维持了春节期间的最低水平,初五至正月二十一,同比下滑了25%,创了有历史记录以来低位。居民用电占比14%,假设这部分用电量不变,则其他与经济生产方面相关的用电就会有更大规模的同比下滑。值得注意的是这组数据只能代表部分火电发电数据,与发电量无法一一对应,只能做一个大致参考。
从耗煤量环比数据的变化趋势看,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复工进度较为缓慢。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最直接的方面是为应对疫情居民流动大幅下降,多数生产及消费活动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比我们在1月26号发表的文章《肺炎疫情对铜价的影响》中要大很多,重新评估后的观点我们也在多种渠道表述过。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思路,用复工情况来粗略计算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主要思路是首先了解春节期间,很多(但并不是全部,也无法准确估算)生产经营活动活动按下了暂停键后,对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其次此次疫情相当于几次“春节效应”(大部分但并非全部生产暂停),以次来估算对1季度GDP的拖累。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高频经济数据,因发电量的变化趋势与经济一致,我们用春节期间发电量的环比变化来计算。我们考察了过去6年春节期间用电量占前后各两个月用电量均值的比例,均值是80%,可以简单理解为春节期间全民休假对生产活动单月造成的冲击是20%。全国就业人口接近8亿,其中3亿农名工,剩下5亿假设休假7天,农民工休假14天,则平均休假9.6天,对一个月经济冲击是30%,但并非全部休假,且即使部分员工生产也能维持,再乘以70%,与上文提及与春节因素对单月生产造成20%影响比较一致。当前疫情对不同行业,地区开工影响不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要求不早于2月9号开工,而实际各个基层政府对企业开工条件还有更严格要求,因此全国来看至少相当于延长开工10-15天以上,相当于多过1-1.5个春节。估算对1季度GDP的拖累将会在6.6%-10%(20%/3*1,20%/3*1.5)。我们前面强调,GDP增长跟用电量并不能一一对应,因此用这种方式估算并不十分准确,但仍然具备一定参考价值。1季度实际GDP需要等待统计局数据。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会全面而深远。对中国及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巨大冲击,中国经济下滑对全世界经济的拖累以及由此造成的负向循环,对中国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巨大打击,对政府赤字的压力,对全社会杠杆率的压力,以及对很多公司的不可逆的冲击等,都需要时间去平复。正是认识到上述局面的复杂性,决策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增长的政策,将会逐渐实施,最终让中国经济走出V型反弹。这次疫情对短期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并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三、 对有色市场的影响
疫情对商品及有色金属价格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
一个是疫情本身的变化,新增疑似以及新增确诊人数变化等;二是对经济及商品需求造成的冲击。目前来看疫情已经出现拐点,随着返工潮来临局部可能出现扩散,但整体基本可控。这种情况下市场很可能会开始博弈第二维度,对经济的影响。股票反应的是长期股利贴现,因此对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并不敏感,但商品不同,宏观经济直接决定需求。我们认为随着商品市场开始博弈需求,部分品种价格还将有明显下行。
当前所有有色品种供需均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上游受影响程度远小于下游。冶炼厂春节期间大多数不停产,下游则停产多,因此每年春节库存会明显累积。这次疫情影响大体相当于多过了几个春节,会看到库存的明显累积。近期供应影响主要体现在局部原料运输问题,硫酸运输问题,而下游则广泛分布,春节期间大多数会停产。特别是当前复工进度较慢,需求缺失持续的时间会明显放大,我们纷纷上调了1季度的过剩量级。
1季度过剩放大对有色品种带来怎样的影响?不同品种不一样。一般来说,铜的定价周期长,因此铜价短期受库存变化小,主要反应全球需求的中长期前景,铅对库存的敏感性,其他品种居中。
以铜和锌这两个品种来说明疫情冲击的影响。
去年年底市场一直比较以来看多铜,除了中美贸易协议带来的全球经济修复,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外,最主要原因在于历史极低的库存水平。50来万吨的全球显性库存是多年来的新低。因此只要供应端,如废铜政策或者批文收紧,铜矿干扰率放大,或者需求超预期好转,则极低的库存下铜价就很容易反弹,反过来下跌空间有限,相当于有一个兜底的看涨期权。
但随着1季度明显累库存(预计1季度末库存会上到100万吨),这个铜价支撑最重要的必要条件就会消失。铜基本面会回归到一个中性的状态。
锌的情况就糟糕得多。之前锌市场远期明显过剩,但鉴于库存创历史低位,价格下跌过程不顺。随着1季度明显累库之后(预计1季度库存到55万吨以上),这个最重要的支撑也会消失,锌价就会面临大幅下挫。铅的情况接近锌,随着库存累积,铅价也将明显下跌。
当前我们比较看空铅、锌;铜和其他品种自身基本面矛盾不大,当前相对中性,后期根据宏观政策以及经济形势发展来调整价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