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国内资源勘探,提高现有资源集约化、经济开发利用效能,既要用好原生资源,也要用好再生资源,既要用好国内资源,也要用好境外资源。以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强势发展下,锂电材料需求大幅增长为例,葛红林对有色金属工业资源保障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一要不断创新驱动,把握核心竞争力的主动权。回顾锂产业走过的路,不论是盐湖资源的开发、锂云母的有效利用,还是锂电材料的崛起,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世界前列,也离不开锂产业科技进步的支撑。未来,我国锂行业一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紧密跟踪下游高比能量动力电池、固态电池的发展,着力突破、进一步改善高纯锂盐、高镍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满足中下游锂电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高品质供给,满足高端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要科学掌控资源,把握供应链安全的主动权。在美国内政部发布的35种关键矿产目录、欧盟提出的30种关键原材料清单中,“锂”都赫然在列。我国锂资源总体上拥有较大的资源量,包括盐湖资源、锂辉石资源、锂云母资源等,而且经过近十多年的产业化技术攻关,国内盐湖锂资源与锂云母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显著进展,为夯实国内资源奠定了基础。但相较于我国锂盐消费占全球2/3比重的巨大需求,我国资源保障程度仍然不高,并且我国无论是在固体矿资源,还是在盐湖资源方面,其资源禀赋都不占优势。因此,从锂电行业看,资源保障问题仍是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产业界的具体行动上来看,都要高度重视资源保障与供应安全。
三要深化融合发展,把握产业链畅通的主动权。要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上下功夫。一方面,从产业链看,锂电行业总体上处于上中游,自身需要从绿色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强化与中下游的对接,既要弄清楚需求端需要什么,又要让需求端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只有融合协同,才能形成合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切合扩内需、发掘国内巨大市场潜力这个战略基点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既依赖国际锂资源,又要向国际市场供应锂电材料。我国要着力维护好两个市场,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把产业链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握风险防控的主动权。当今全球治理深度演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产业发展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增多。
葛红林对锂电产业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说,从国际上看,欧美等国强调打造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降低对亚太锂电池产能的依赖,区域产业链重构悄然兴起;美国主导的矿业联盟,将非洲资源富集的国家拉入其中,刚果(金)、印尼等资源国近来频频出现对我国资源合作开发不和谐的杂音;刚果(金)、印尼、澳大利亚、智利等资源国纷纷开始瞄准延伸钴锂镍产业链下游,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资源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抬头,西方国家着力打压中国崛起,大搞技术封锁。这些新变局,都会给我国锂电行业发展带来新冲击、新风险。从国内看,围绕锂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需求看好引发的上中游扩能冲动更加突出;正极材料向高镍化、富锂化、高电压转型,电池由液态、半固态向全固态演变;下游电池工艺路线、电池结构、系统集约化与集成化的变革探索,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CTP技术的出现,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其他新型电池的研发加速,将带来未来电池路线的更加多元化;同时,锂价短时间的快速攀升,给全产业链带来了很大波动,更需要理性对待。面对国内的新情况、新变化,也需要各方保持警醒。
因此,有色金属全行业应紧密跟踪形势变化,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底线思维,始终拧紧风险防控这根弦,筑牢风险防控的篱笆。(任君芳 刘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