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24年第5期
葛红林:进一步赢得铜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摘自在2024先进铜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暨铜产业链“百场万企”供需对接大会上的讲话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24-06-11 16:52 来源: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新能源储能材料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极大拉动了铜产业的发展,铜行业经济效益整体向好。2023年铜行业实现利润达749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行业利润的20%。今年1—3月份,铜行业实现利润达149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行业利润的22%,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加工产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铜冶炼、加工材产量分别超过全球产量的45%和55%,尤其是产业链下游的铜加工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国内终端行业的绝大部分需求,“卡脖子”难题呈现被不断攻克的趋势。

二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铜产业排名前十的企业精铜产量集中度从2000年的52%提升至目前的72%;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国内最大的铜加工生产基地,具备能源成本优势的部分西部省份,已成为电解铜箔布局的重要地区。

三是绿色与智能发展已经成为铜行业秉持的重要理念。铜骨干企业均进入了国家或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录;铜冶炼企业的硫捕集率平均在99.6%以上,SO2全部达标排放。国内骨干铜矿山、冶炼加工企业加快了智能工厂建设,生产全过程、经营全流程的一体化智能控制正加快实现。

四是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中国闪速熔炼技术从强化向高强化发展,单线铜产能超过50万吨/年,技术与装备全部国产化。构建了冶炼渣选铜—尾渣选铁—余渣生产建材的梯级利用模式,实现了冶炼渣全部资源化。

五是铜产业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斐然。截至2023年底,中资企业境外拥有权益铜资源量超过1.8亿吨,形成铜矿年产能近300万吨,海外权益铜资源量和铜矿产能与产量均已超过国内总量,国内加国际权益矿已经达到自给率的50%以上。

在看到我国铜产业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铜产业链的稳定性、价格链的合理性正面临新的挑战。比如,上游矿铜价格的高企波动,进一步加剧了中下游的企业经营风险,如果得不到理性的回归,不仅上游被“反噬”的风险加大,而且减量化与替代也将成为终端用户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从一个侧面来看,也将加快以铝节铜的步伐。又如,资源所在国的就地铜冶炼及加工的新要求,正加剧动摇全球现有产业分工和布局。面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形势,铜产业必须加快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进一步赢得发展主动权和竞争新优势。

一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铜企业要主动把握产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聚焦颠覆性工艺创新和流程再造,增创产业迭代竞争力。在冶炼方面,要加大短流程铜冶炼技术、氢冶金技术、低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技术等攻关、探索和应用,不断突破能效瓶颈。在铜材料方面,要构建高效铜功能材料研发体系,在不断提升材料性能的同时实现减量化和再利用化,不断突破原料供应瓶颈。

二是不断坚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聚焦国家战略引领的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推进铜及铜合金基础理论及新合金研发。要以需求引导和问题导向,与下游新兴产业应用领域客户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先进铜功能材料,助力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瞄准进口依赖型高端铜带、铜箔和微细线等材料,加大研发力度,早日实现更多的进口替代。要坚定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提升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满足客户的定制化订单需求,并最终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要加快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以国际一流的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效,塑造更加绿色的行业新形象。

三是不断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杠杆,并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发展动能。要聚焦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的功能性铜材,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力争实现技术实破,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能。

四是不断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和紧密合作,不断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确保产业链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要通过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区,提升整体产业能级和竞争力。要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等途径,促进中央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

六是不断提升产业自律能力,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产业企业要紧扣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摒弃速度、规模情结,避免同质化肓目竞争和跟风攀比,做到理性投资和成功投资。要通过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避免不正当竞争和市场秩序混乱。要通过推动产业间自律监督与企业内诚实守信的有效结合,提高整体的自律水平,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健康发展环境。


0.2833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