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铜冶炼:会不会过热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5-01-01 22:15 来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第一大铜企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计划在2007年将电解铜的产能由现在的40万吨增加到70万吨;山东阳谷县目前正在建设30万吨的大型铜冶炼项目;福建一家企业更是准备上马40万吨的铜冶炼生产线。
    在高铜价的刺激下,国内正在掀起新一轮的铜冶炼产能扩张浪潮。除行业龙头企业外,一些从来没有做过铜冶炼的企业也纷纷涉足其内,前两年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热似乎又在铜冶炼领域显现。一些业内人士对此不无忧虑,他们担心如果任其发展,过不了多久,我国铜冶炼也将重蹈电解铝行业整体亏损的覆辙。

    铜价攀升刺激投资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铜的消费也日益提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国内铜消费量从2000年的194万吨增加至2004年的32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13.3%。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铜价大幅上涨。国内铜价从1.6万元/吨攀升到今年的3.7万元/吨;国际铜价从1600美元/吨上涨到3300美元/吨,达到历史高点。在市场的利好作用下,国内铜企业的利润也创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192家铜冶炼企业实现利润25.03亿元,比2003年增长273.8%。
    正是在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铜价不断攀高的诱惑下,2004年以来国内掀起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浪潮。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专家、上海期货交易所顾问胡斌介绍,2004年铜冶炼项目投资30.47亿元,同比增长35.66%。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上马的铜冶炼项目产能高达238万吨,相当于国内现有产能。

    资源贫乏 受制于人
    我国是铜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受自然资源条件和资金投入限制,矿山建设速度缓慢,铜精矿产量增长远远滞后于冶炼产量的增速。21世纪以来,国内铜精矿产量一直未见明显增长,保持在年产60万吨(含铜量,下同)上下的水平,2000年至2004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59%,没有大的起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铜精矿产量也将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上,难有大的增长。而同期电解铜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3%,远远高于铜精矿的增长率。铜精矿产量与电解铜产量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从2003年的132万吨扩大到2004年的145万吨。2005年国内铜精矿自给率只有30%,今后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巨大的原料缺口只有通过国际市场弥补。
    从国际铜原料市场的供需来看,国际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平衡过程。一个新矿山从开工建设到出矿,基本上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虽然这两年铜价快速上涨带动了矿山投入增加,但是国际铜冶炼企业也在纷纷扩产。而目前国内铜冶炼的发展与电解铝走过的路一样,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都是先把厂子建起来,原料则无一例外地再从国际市场上找。2001年我国进口铜精矿67万吨,2004年达到73万吨,约占全球铜精矿贸易量的1/4左右,其中80%的铜精矿都是通过现货市场进口的,是国际铜精矿现货市场的最大买家。
    由于现货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一些大贸易商所控制,除货源难以保证外,供应渠道极易受到国际供求关系的影响。尽管铜价不断攀升,但由于2004年上半年现货市场的铜精矿加工费达到历史低谷,中国铜企业进口铜精矿不仅不能获益,反而出现亏损,与铜价的大幅攀升形成鲜明的对比。云南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邹韶禄说:“2004年初国内一些厂家进口的铜精矿加工费曾低至20美元/吨。按照这个加工费,每生产1吨铜至少亏损2000元。”
    随着铜冶炼生产规模的扩张,我国冶炼企业的原料自给率逐步下降,显然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韦江宏说,资源自给率下降,将导致国内大型企业丧失在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和支配权,慢慢沦为国际铜矿和冶炼商在境内的代理加工基地,危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对国家战略和经济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控制资源才是根本出路
    资源性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原料供应是确保企业扩张经济总量、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我国铜冶炼工业发展的瓶颈是国内原料供应严重短缺,主要依赖海外资源。获得长期稳定、价格合理的海外原料供应是我国铜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铜冶炼工业的发展,要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变到以控制资源为主的发展轨道上来。
    在资源控制方面,日本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日本通过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全球矿产资源供应系统,形成一大批海外矿产资源基地,确保了矿产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供应。日本企业在海外的矿业项目,80%以上都是通过协作开展的,只有少部分完全自主由日本企业经营。这种经营策略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通过与第三国矿业公司#p#分页标题#e#
0.2417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