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铜业新政对现有大型铜冶炼企业是利好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6-01-01 09:35 来源:
  
  
   
     
     从2005年8月发改委展开调查起,历时三个月,2005年11月3日《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终颁布,短短一个月时间,这一《意见》在企业内引起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

    各方反响不一

    据专家分析,铜业新政对于现有的大型传统铜冶炼企业是长期利好。国家对铜冶炼业调控政策的出台就是要改变目前的无序状态,保证技术设备先进、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长远发展。而新政对民营企业调控的力度较大。

    据了解,目前民营资本在这个行业的新增产能中已占到25%的份额。铜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国有资本最终将保持控制地位,在针对投资过热的调整中,民企、小企业、单一的冶炼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如国家为贯彻政府给铜业投资过热降温的政策,正考虑取消进口铜精矿的税收优惠。这会导致一些单纯的冶炼加工企业成本大大上升,但不会对大企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从大企业角度来说,如果政府不采取调控政策,将造成铜冶炼企业低水平的盲目扩张,一些小型的、设备和技术落后的企业将会与大型企业争夺资源,分散产业集中度,造成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压缩铜冶炼行业利润。江西铜业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铜加工企业有2万多家,企业不容易形成竞争优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恭敏认为,调控《意见》很细,定的门槛也很高,很多指标连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未必能达到。比如要求"自有矿山原料比例达到四分之一以上",显然这个指标少有企业能做到。

    据了解,受高铜价的影响,下游铜加工企业流动资金增加不少,负债率上升,2005年普遍开工不足,许多铜管加工企业开工率勉强过半。

    湖北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相关人士说,目前,铜资源已成为国家紧缺的重要资源,近十年国内的铜精矿自给率已从53.7%下降到28.8%,铜冶炼原料(含粗铜、废铜)的进口比例已达到62%,且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还在持续提高。同时,由于在国内各铜冶炼企业的原料结构中,进口矿已占有相当比重,一旦铜价暴跌或进口矿双锁比价系数过低,将对铜冶炼企业乃至整个铜行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新上冶炼项目,是将对暂时电解铜的需求矛盾转化为永久铜资源的供应矛盾,只会加剧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争夺拉锯战,加大国际贸易商的投机机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铜资源和产品的供需矛盾,满足国家的工业需要和战略需求。

    资金瓶颈凸显

    对于那些没有从事过铜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调控的影响是致命的。但调控总的来说难度很大,很多在建项目已经取得各地发改委、环保局的同意,并拿到了银行贷款。强行停止,成本会很高。更为直接和有效的可能是银行在信贷方面的控制。由于铜冶炼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以建造一个年冶炼能力20万吨的企业计算,新建费用大约需要30亿元,因此银行信贷是关键因素。

    高铜价一度吸引了不少资金转投铜冶炼加工业,其中山东某业主投资建设了40万吨年产能的铜精矿冶炼项目。这家企业于新政颁布前不久,委托铜行业两大设计院所之一的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昌院)同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签订了2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芰4.88×16.3米阳极炉制造合同。目前这2台阳极炉工程刚刚起步,这家企业只预付了一部分设计费和600万元的生产预付款,同时该企业向中信重机公司定的2台磨铜矿渣用的大型球磨机也在生产之中,预计今年6月交货。目前状况下,如果银行方面有所动作的话,这家企业将面临非常大的资金压力。事实上,现在连紫金矿业这样有雄厚实力的公司都已感到资金紧张,压力很大。

    《意见》中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尽快组织力量对各地铜冶炼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及处理意见于2005年底前报国务院,同时抄送发改委。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年内将会有不少项目被迫停建。

    国储局急抛储备铜

    伴随着《意见》的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其中国储局先后三次共拍卖了6万吨储备铜。 #p#分页标题#e#

    一位参加国储局专家座谈会的业内人士称,国储局明确表示,这一轮连续向市场抛售铜确系国家行为,主要目的就是要压低市场价格。这位专家指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肯定不是由供需状况形成的合理价格,存在相当大的水分。目前,国储局及国际基金在铜期货市场展开多空大战。国储局能否如愿<
0.5781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