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副院长:宏观调控存在三大“软肋”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04-01-01 00:00 来源:
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唇枪舌剑后,中国经济学界20年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争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目前已渐渐趋于平息。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至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洛林日前指出,目前的经济运行不排除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但更有可能出现的是,在经济热了一段时期后出现通货紧缩。
王洛林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面临这样三大难题:
第一,利益多元化的情况比过去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的政策地方不一定执行。现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看法差别很大,而且很多不同的看法背后都有利益集团在起作用,包括经济学家的分析也是这样。所以,现在的宏观调控会比过去更加困难。
第二,现在货币政策开始适当收紧,但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这一点可以从我们发放国债的数量上看的出来。今年我们要发放1100亿的国债,去年发了450亿的国债,加在一起共1550亿的国债。所以我们现在依然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货币、松财政,这中间必然出现矛盾。因为货币政策主要是进行总量调控,财政政策才是进行结构调控,我们现在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可偏偏只能依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好像没有什么调控的余地。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第三,中国现在和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譬如说我们现在的汇率机制实际上是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所以我们要调整利率不仅仅要考虑在国内引起的一些后果,还要考虑中国和美国的逆差会引起外部大量“热”钱的跑进。“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对外贸易是逆差,引进外资中实际到位的外资周转率很低,外汇储备多了300多亿,这300亿是哪里来的呢?很多是投机性的,大量热钱进来了,然后我们就只好把它们存起来,这本身和我们的调控目标有矛盾,所以现在要调利率会很难。”
王洛林认为,今年经济运行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经济也不会热到特别的程度。就算是一点不做宏观调控,由于原材料越来越贵,加上像目前这样狂热的投资本身就是难以为继,所以一些企业肯定会倒闭。现在有11家制造铝的厂家已经关门。
王洛林说,我们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问题,很多人说现在投资中市场的因素越来越大,但很多浙江的民营企业家都说,他们的投资还是通过地方政府向商业银行施加压力借来的钱。“我觉得从投资决策的角度来讲,近几年来政府的因素是越来越大,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个现象和近几年来大量使用国债投资有关系。这个现象对今后几年会带来什么后果,是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