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2010年河南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1-02-18 11:31 来源:

 

一、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环境复杂多变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要求,大力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以“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为着力点,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平稳较快增长转变的态势逐步确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运行态势趋于平稳。2010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1950.8亿元,同比增长15.4%,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38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轻工业增长20%,重工业增长18.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8%,非公有制企业增长21.8%。受同期基数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等有关因素影响,全年月度增速时有波动,但整体发展态势趋于平稳。
——经营状况继续好转,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47.8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润3166.7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68.9亿元,同比增长98.5%;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利润2577.5亿元,同比增长30.5 %。亏损企业亏损额129亿元,同比下降33.7%,企业亏损面由上年同期的4.3%缩小到3.5%。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活力不断增强。2010年前11个月,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9662.6亿元,同比增长25.4%;实现营业收入28570.5亿元,同比增长27.1%;实交税金788.15亿元,同比增长29.1%;实现利润2706.7亿元,同比增长24.3%。2010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至20293户,吸纳就业人数达到341.6万人,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9.1%、74.6%。全年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0.5%,实现利润2635.1亿元,增长32.1%。
——市场需求总体平稳,投资消费协调增长。全面落实扩大消费政策,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及销售额均保持全国第一位,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补贴20亿元,带动新车销售181亿元。2010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98.3%,其中轻工98.7%,重工98.2%;全省城镇工业投资完成7546.6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城镇投资54.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较上年同期提高46.2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7.8%。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全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31.9%、30.6%,分别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2.9、11.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30家,同比增加6家,河南煤化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双突破1400亿元,中平能化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电子、机械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增长69.1%、29.1%,分别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速51.5、11.5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7%,低于工业投资增速10.6个百分点。2010年,预计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5000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5%和32%,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淘汰落后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10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30家和我省确定的37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淘汰落后生产线506条, 涉及14个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其中,焦炭60万吨,电解铝11.4万吨、玻璃204万重量箱,造纸239.5万吨,酒精47.4万吨,淘汰产能总数和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不断扩大,2010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1%,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扩大2.7、1.6、0.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下降9%的工业节能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要素供给基本正常,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2.1亿吨。其中,省骨干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5亿吨,同比增长13%;省网发电量22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工业用电量18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中石化和中石油河南分公司销售成品油993.9万吨,同比增长2.5%。2010年,中石化、中石油河南分公司成品油库存27.6万吨;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完成我省境内货物发运量13327万吨,同比增加0.9%;全省工业贷款余额4707.8亿元,较年初增加850.7亿元。
——各地生产较快增长,集聚发展势头明显。2010年,全省有12个省辖市生产增速在20%以上,其中,三门峡、洛阳、南阳等市生产增速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5.3%、23.6%、23.2%。郑州、许昌、焦作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674.2、274.5、223.5亿元。南阳、三门峡、濮阳三市工业利润增幅居前,分别为66.8%、58.4%和54%。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一)原材料工业。受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等宏观政策影响,原材料工业生产节奏放缓。全年化工、有色、钢铁、建材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18%、11.7%、26.4%,较上半年回落6.4、7.4 、10.3、5 个百分点。全省电解铝产量365.5万吨,同比增长14.3%;尿素、烧碱产量分别为240.4万吨、140.3万吨,同比增长-23.7%、25.4%;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2073.9万吨、2327.4万吨、3196.4万吨,同比增长6.6%、-0.2%、13.4%;水泥产量11479.7万吨,同比下降1.7%。
(二)消费品工业。呈现稳步增长发展态势。全年食品、纺织、医药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1%、15.7%、25.3%,实现利润分别为524.7亿元、154.1亿元、86.3亿元,同比增长36.5%、37.6%、34.5%。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年速冻米面食品、纱、服装产量分别为220.9万吨、399.9万吨、5.6亿件,同比增长18.1%、18.6%、45.1%。
(三)装备工业。保持较高生产增速,全年增加值增速达到30.6%,较去年提高1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03.2亿元,同比增长32.1%。金属切削机床、大、中型拖拉机全年产量分别为8035、7394、74230台,同比增长36.6%、146.1%、21%。汽车产销持续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实现产量23.5万辆,同比增长90.1%。
(四)电子信息行业。生产快速增长,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8%,高于工业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富士康等一批大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或达产, 3G手机、平板电视、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品填补空白。软件产业运行平稳,全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9.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3.9 %。
(五)煤炭工业。全年煤炭产销量基本平稳,商品煤综合售价同比稳定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运行态势良好。全省煤炭销量2.3亿吨,同比增长2.8%;铁路运输量7940万吨,同比上升1.2%;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成效显著,466处小煤矿已签订正式协议456处。
总体上看,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也要看到,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性矛盾突出,持续较快增长面临挑战,区域竞争压力加大;能源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部分行业经营困难;生产要素约束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仍然较大,当前煤电供需趋紧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判断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复苏动力不强,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启动“十二五”规划等,有利于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入转换期,重点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经济发展面临趋紧的宏观环境和要素供给形势。从我省形势看,当前,“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和潜力进一步显现,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利于我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次后移、在中部地区比较靠后。沿海地区正在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导权,中西部省份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我们面临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双重任务和压力。初步预计,2011年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
四、2011年工作重点和措施
2011年,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坚持“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集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深化企业服务为手段,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推动我省工业经济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继续深化企业服务。进一步推动企业服务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等各项服务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产销对接活动,加快推动各级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抓好运行监测协调。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动向,加强运行动态监测分析,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服务企业运行监测。加强煤电运等要素日常协调,抓好煤电供需合同监督管理,探索建立煤电运联席会议制度,指导企业开展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研究制定我省工业应急管理办法。
(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继续深化部省和省际战略合作,制定实施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组织专题对接活动。创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推动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式转移,建设竞争力强的特色基地。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改造,实施垂直整合,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发展,改造提升有色、化工、钢铁、纺织服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先导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实施质量兴企工程。
(五)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积极稳妥做好国家区域性(河南)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稳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六)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任务。继续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深入开展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推广一批综合利用先进企业和示范基地,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七)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研究出台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指导意见,完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测体系,建立企业信息化激励机制。深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提升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继续推进3G网络建设、二代网络升级改造和信息化服务应用工作。
 
0.359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