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1-07-16 16:16 来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

意 见

豫政办 〔2011〕7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污染少、消耗低、集约利用土地等突出特点,投资乘数效应大,杠杆作用明显,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制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成为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调整相结合,通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延伸扩展产业链条,扩大优势产品规模,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和开展战略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和我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技术改造作为统筹推进调整振兴、“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的战略性手段,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投入,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技术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政府服务职能,制定产业规划,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贴息、投资免税等政策,引导产业投资方向,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2.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结构优化调整并重。通过扩大技术改造投资规模,以存量调整带动增量快速发展。加强结构调整,鼓励兼并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存量提升。完善落后产能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退出机制。

3.坚持壮大骨干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相协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增强其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企业组织优化。

4.坚持提升战略支撑产业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并举。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战略支撑产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5.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利用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先进管理经验和人才,支持企业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不同途径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做到自主创新与借力发展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

围绕国家和我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实施“万亿技术改造促升级计划”。2011—2015年,力争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幅30%以上,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发展显效益、结构调整上水平、企业发展上层次、“两化”融合上台阶。到2015年,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水耗等指标优于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明显增加,建成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企业研发投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两化”融合取得显著进展,全省经常性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的企业达60%以上。

四、重点改造领域和方向

(一)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围绕关键零部件—主要总成—整车产业链,以壮大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郑汴产业带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郑州宇通集团、郑州日产公司、海马公司、中国恒天集团和开封奇瑞公司等整车项目建设,配套建设郑州经开区、中牟、开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推进中原内配公司、许昌传动轴公司、中航新乡公司、中轴集团等骨干零部件企业产业园建设,以整带零、以零促整,实现整车与零部件集聚发展、互动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以富士康IT(信息技术)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尽快形成年6000万台手机生产能力,通过垂直整合,吸引关联配套企业,力争五年内60%以上实现本地配套。推进郑州固态照明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漯河电子工业城、鹤壁(深圳)电子科技园建设,力争郑州信息安全、新乡锂电池、许昌电力电子、南阳光电产业实现集聚发展、配套发展。大力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增值能力、先进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以铸造、锻压、热处理等基础共性技术改造和数控机床的推广应用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我省装备工业整体工艺制造水平;抓住农机下乡、电网改造和轨道交通建设机遇,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器谷建设为重点,实施中信重机大型矿山成套装备、新洛轴工程、许继风电装备、平高集团智能输变电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郑煤机集团高端液压支架、焦作厦工公司工程机械、南阳防爆集团电机等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装备、工程施工机械、基础部件等4个千亿元产业。

食品工业。以全面建设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增加食品高附加值花色品种和争创国内一流名牌产品为重点,培育壮大双汇集团、大用集团、华英集团、白象集团等10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推进双汇集团第二工业园、思念食品新工业园、众品食品中原冷链港等基地型项目建设,加快承德露露郑州基地、福建亲亲临颍休闲食品园、上海谷夫鹤壁基地等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促进优质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

轻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实施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周口制鞋基地、内黄陶瓷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壮大家电、制鞋、家具、陶瓷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塑料制品、灯具、五金、玩具等产业转移。

建材工业。大力推广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全面建设窑炉余热发电工程,加强建材行业与电力、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关联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建设,加大各类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进利用水泥窑炉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以及以水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全面完成日产2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淘汰日产1000吨以下水泥生产线。在平板玻璃行业推广全氧燃烧、配合料预热和烟气脱硫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建材,扩大节能玻璃、优质耐火材料、中高档建筑陶瓷等优质产品规模。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化学工业。加快传统化工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新兴化工短板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探索开发煤化工企业原料本地化、化肥生产醇烃化、氯碱生产离子膜法工艺等新型生产技术,采用能量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利用、废弃物循环回收、节电设备应用等技术手段,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大力推动节能降耗。重点发展甲醇深加工产品,突破甲醇制烯烃关键技术,实施百万吨煤制烯烃及乙二醇工程,积极发展醋酸乙烯等深加工产品,加快建设豫北、义马和永城现代煤化工基地,推动煤化工产品多元化和精细化。实施百万吨聚氯乙烯、百万吨尼龙化工工程,提高盐化工规模化深加工水平。

有色金属工业。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强化产品链接融合。电解铝企业着重推广高效节能电解技术和完善电解槽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抓好电解槽改造,淘汰100千安以下电解槽。氧化铝企业大力推广节能工艺技术改造。铅锌冶炼企业加快淘汰烧结机,推广富氧底吹加液态铅渣直接还原冶炼技术。铝加工以精深化为重点,重点支持高档民用型材和航空、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用铝材发展,加快实施豫联能源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巩义产业集聚区百万吨铝板带箔、洛阳万基控股集团铝加工一体化等大型项目,提升铝工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积极承接沿海铝加工产业转移,培育电解铝、铝合金和铝加工衔接配套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铜、镁、钛等金属深加工,提高铅锌和黄金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是节能降耗、循环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高档品种。炼焦推广煤调湿技术和干熄焦技术,烧结推广烧结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炼铁5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全部实现煤气余热余压利用,重点企业的轧钢加热炉全部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60吨以上转炉实现负能炼钢。全面采用节能电机和变压器,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节电技术。全面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实施安钢集团高炉大型化改造、舞钢轧机技术改造、南阳龙成特钢项目,建设安阳优质钢生产基地,壮大舞钢宽厚板生产基地。

纺织工业。全面推广废水废气余热回收等新型工艺技术,提高专用设备使用比例,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鼓励引入国内外纺织、印染、服装、制鞋等行业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突出发展服装、面料和家用纺织品,推进郑州杉杉、滑县牛仔服、淇县浙商等一批服装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尉氏福甬、商丘恒大等高水平印染项目,完善纺织产业链。

煤炭工业。重点支持深井建设、大型综采综掘成套技术及装备、瓦斯综合治理抽采、煤层气压裂工艺等技术、装备攻关,支持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兼并重组小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大力推进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工业化,力争把煤层气产业培育成能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煤为主,积极发展煤—化工、煤—电、煤—电—建材、煤—电—铝等产业链,延伸产业链。

(三)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新能源汽车。培育动力电池、电控、电机、整车产业链。建设郑州电动汽车整车、新乡和洛阳动力电源系统等特色园区,突破电池隔膜、锂电性能、电控等核心技术,培育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提升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以示范运营促发展。

生物产业。重点加快郑州和新乡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在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能源产业。实施洛阳万吨级多晶硅及吉瓦级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南阳新能源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洛阳光伏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以超硬材料及制品、新型及复合材料推广应用为重点,突出提升品级和增加品种,加快发展超硬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快建设洛阳新材料、鹤壁镁合金以及郑州和许昌超硬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

(四)加快产业集聚,搭建技术改造平台

加强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突出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依据规划加快建设。鼓励迁建、改建、扩建的技术改造企业和新建项目按产业性质和产品特点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特色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实施系统技术改造,优化专业分工协作路径,延长、做强产业链,提高产业链间协作配套能力。促进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专业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五)加快自主创新,强化技术改造支撑

大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抓好企业研发设计中心建设,鼓励企业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优先支持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采用较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项目及新产品项目。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形成专利等无形资产,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组织制定一批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力争将我省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

编制《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大力承接有色、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等战略支撑产业,弥补短板;积极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填补空白。把东部沿海的技术、管理、品牌、资本与我省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相结合,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企业的产品档次和产业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鼓励支持沿海企业在整体搬迁转移过程中实施技术改造,加速更新技术、设备,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核心竞争力。

(七)加强节能减排,提高发展质量

在技术改造中注重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大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和领域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支持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及新装备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加大对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焦化、碳素、造纸、制革、合成氨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动以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八)加快“两化”融合,提高发展水平

围绕我省传统产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设计开发的融合、与生产制造过程的融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与产品功能的融合、与市场流通的融合、与人才培训的融合等。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中的应用步伐,着力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快推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成立省企业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任组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发布年度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协调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整体推进技术改造工作。

(二)建立技术改造项目管理体系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开展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申报、核准、备案、监督、监测、评估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金融、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要建立协作共商机制。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综合指导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依规保障技术改造项目合理用地需求;环保部门要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加快技术改造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依法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规划认定;金融部门要尽快落实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安全监管、消防等部门要依法加快办理技术改造项目的有关手续。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协调解决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中的问题,重大问题提请省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确保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合理、进展顺利、按期完成、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技术改造工作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技术改造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和技术改造项目后评估制度,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三)制定实施技术改造规划

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未来五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确定行业技术改造重点支持目录、新产品开发目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指导全省企业技术改造。从2011年开始,要重点实施“1260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围绕60条重点产业链,省辖市重点推进1000个重点项目,省重点推进200个项目。各省辖市、县(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技术改造规划。全省重点企业都要编制企业技术改造五年滚动计划。按照“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的思路,在各级技术改造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全省技术改造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实施。

(四)拓宽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鼓励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单位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和上市、风险投资、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对规划的技术改造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合作、重组、相互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多元化筹措技术改造资金。结合承接产业转移,切实做好技术改造项目招商工作。完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融资支持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加强融资担保、再担保工作。建设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水平。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技术改造,由省财政安排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并统筹安排工业结构调整贴息、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有条件的省辖市和县(市)财政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国家争取技术改造项目资金支持。

(六)落实技术改造优惠政策

落实国家关于鼓励发展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的政策,确保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

(七)强化技术改造服务指导

加强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技术改造工作管理和服务各项制度,优化办事流程,加快办理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相关审批手续,为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机构在技术改造中的作用,支持引导信息服务、评估咨询、招投标、融资担保等相关业务机构积极为技术改造工作服务。

(八)落实技术改造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要建立技术改造工作责任制,将技术改造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强化考核、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对在技术改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努力营造重视和推动技术改造的良好氛围。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0.277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