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省工信厅印发河南有色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hnnm.cn 时间:2012-05-28 08:49 来源:

豫工信节〔2012〕304号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钢铁等四个行业工业节能

“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省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现将《河南省钢铁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南省化学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南省建材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奠基时期。工业作为我省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工业节能专项规划,对于促进河南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河南省钢铁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南省化学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南省建材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等四个工业节能专项规划,作为“十二五”我省工业节能的指导性文件。

 

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费现状

(一)行业能源消费状况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省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主要产品有铜、铝、铅、锌、镁、钼以及氧化铝、铝加工材、铜加工材和镁合金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采矿、选矿、冶炼到加工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916户(包括黄金企业),其中采选业372个,冶炼及加工544户。已形成产能:氧化铝1080万吨、电解铝465万吨、铝加工400万吨、电解铅200万吨、电解锌40万吨、镁及镁合金30万吨、电解铜5万吨、钼精矿18万吨。

“十一五”期间,我省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0年,我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从294.6万吨,增长到516.7万吨,增长了75.39%。其中,铜产量从3.69万吨到4.2万吨,增长了13.82%;铝产量从188.7万吨增长到365.5万吨,增长了93.69%;铅产量从86万吨增长到105.4万吨,增长了22.56%;锌产量从9万吨增长到27.3万吨,增长了2倍。此外,氧化铝产量从345.7万吨增长到957.1万吨,增长了1.77倍;铜材从25.7万吨增长到45.6万吨,增长了77.43%;铝材从97.3万吨增长到387.1万吨,增长了3倍;钼精矿折合量从1.9万吨增长到11.1万吨,增长了4.84倍。十种有色金属、氧化铝、电解铝、电解铅、钼精矿等产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铝加工材产量位居全国第二。

铝工业是我省一个重要的能耗大户。2005年,全省电解铝耗电在271亿度左右,能耗占全省有色金属工业的80%以上,耗电量达到全省发电量的19%。2010年,全省电解铝用电量为505亿千瓦时,占重工业用电量的31.2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1.47%。

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一五”以来,我省有色金属工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推进节能型企业建设,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我省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14家有色企业的节能指标为218.13 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底止,已经完成225.7万吨,占任务数的103.5%,超进度23.5%。列入河南省重点耗能行业“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24家重点有色金属企业的节能指标为220.21万吨标准煤,经考核上述企业已经全部或按进度超额完成节能任务。

“十一五”期间,河南氧化铝工业的装备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关键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其质量和性能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2005年我省基本上只有中铝的两个企业生产氧化铝,中国铝业公司河南分公司是联合法,中州分公司主要是烧结法,拜尔法只有中州分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十一五”期间,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和洛阳香江万基铝业有限公司等拜尔法生产线迅速崛起,推动了我省氧化铝行业整体节能水平的提升。在全省1080万吨氧化铝产能中,能耗较低的拜耳法940万吨,占总产能的87%。其中选矿拜耳法235万吨,占总产能的21%。2009年吨氧化铝综合能耗582千克标准煤/吨,比2005年降低445千克标准煤/吨,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低73千克标准煤/吨。同原工艺相比,2009年实现节能量381万吨标准煤。低品位铝土矿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技术、一水硬铝石高压溶出后加矿增浓溶出技术研发成功并在全省重点企业大范围推广应用。

“十一五”末,河南电解铝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先进行列。骨干电解铝企业是我国电解铝技术创新的排头兵,能源利用效率居全球领先水平。2000年,我省只有40万吨的产量,160kA以下的小型槽就占到52%,其中自焙槽还有29%。2005年,在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伊川电力集团总公司和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带领下,大型设备数量快速增长,280kA以上大型槽生产能力达到了40%。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发展,2010年,我省280kA以上大型槽生产能力超过了70%,其中400kA以上超过了20%。465万吨产能中,300kA及以上产能336万吨占72%,400kA及以上产能占20%,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2010年,吨铝综合交流电耗平均为13850千瓦时/吨,比2005年降低 650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9千瓦时/吨;同原工艺相比,2010年实现节电量23.8亿千瓦时,折合83万吨标准煤(电力折标系数3.5吨标煤/万千瓦时)。大型预焙槽综合节能技术、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化与高效节能综合技术、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停开槽技术、全石墨化阴极电解槽技术、电解铝液直接合金化生产特种合金、铝棒、铝杆、板坯、铸轧卷等先进节能技术被推广应用。

“十一五”期间,河南铅冶炼工艺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2005年,我省铅冶炼生产设备主要是以烧结机-密闭鼓风炉为主,甚至还有落后的烧结锅工艺,先进的富氧底吹生产方法只占产能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烧结机-鼓风炉炼铅工艺被全部淘汰,富氧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铅闪速熔炼等成熟先进技术装备在我省铅企业全面得到推广应用。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废旧蓄电池回收技术等一批新工艺,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河南吨铅综合能耗为424千克标准煤/吨,比全国平均水平的459千克标准煤/吨低35千克标准煤/吨,与2005年相比,我省铅冶炼综合能耗降低209千克标准煤/吨。同原工艺相比,2009实现节能量25万吨标煤。

“十一五”期间,河南铝加工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大大提高,重点铝加工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铜板带加工和精密铜管制造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均为世界一流,引领了国内行业发展和全球市场的竞争。钼钨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已形成产学研、采选冶、加工配套的产业体系。

(二)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能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能源消耗占行业总能耗的80%以上。尽管我省有色金属冶炼的工艺技术不断创新,推进了节能减排,但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有待突破。在氧化铝生产技术方面,一水硬铝石生产氧化铝节能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赤泥利用技术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待攻克。在电解铝生产技术方面,围绕节能降耗,传统生产工艺创新和新技术研究开发亟需加强。在铅锌冶炼方面,低浓度二氧化硫回收利用技术、直接还原炼铅节能技术的完善、伴生元素回收技术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难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解决。

2.结构性矛盾突出。“十一五”以来,我省有色金属冶炼规模持续扩张,导致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010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冶炼产量比2005年增长了75.39%,尽管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但总能耗却在继续增长。

3.产业规模大、产品品种多、产品结构不合理,三多三少问题突出。冶炼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中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名牌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

4.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工艺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尤其是铅锌生产企业集中度低,小企业居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难度很大。

5.部分企业能源管理基础薄弱,能源的计量、监测设施不完备,节能措施不到位。

6.废旧有色金属回收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规模回收企业仍占相当大比例,造成新的二次污染。

7.节能管理体制需要加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管理手段不断弱化,仅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可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管理薄弱,多数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还远没有得到落实,行业节能监管亟待加强。

二、指导思想和节能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良好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节能管理,建立健全再生金属回收体系,规范再生产业发展。在不过多增加能源和资源消耗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河南有色金属产业科学发展,把河南建设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二)节能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4.5%,“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340万吨标准煤。

2.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目标

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1 十二五主要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目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0
2015
下降目标(%
1
氧化铝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500
420
16.00
2
铝锭综合交流电耗
千瓦时/
13850
13050
5.78
3
铅冶炼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430
330
23.26
4
电锌冶炼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
950
900
5.26
5
铝加工材
千克标准煤/
410
350
14.63

三、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实施重点

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管理和循环经济工作,使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我省有色金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氧化铝行业

所有氧化铝企业必须按照省有关政策要求,进行自身的矿山建设,要贫富兼采,努力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大铝土矿选矿厂的建设,有效利用铝土矿资源。自采铝土矿比例应达到50%以上。要努力提高拜尔法与烧结法的产量比,要研究开发特种氧化铝,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重点推广应用和研发的技术有:低品位铝土矿选矿—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技术;一水硬铝石高压溶出后加矿增浓溶出技术;中低品位铝土矿亚熔盐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等。

(二)电解铝行业

基本实现铝、电联营和电力直供。积极推进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加大电解铝液直接生产加工材比例,减少二次重熔。加大大型预焙槽综合节能技术、阳极焙烧炉燃气焙烧控制技术、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化与高效节能综合技术、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全石墨化阴极电解槽技术等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吨铝节电800kwh

(三)铝加工行业

新增200万吨用铝液直接生产铝材短流程生产线,使铝液直接加工比例达到70%以上,实现节能量38万吨标煤。以市场为导向,扩大特种铝合金、精铝、高纯铝、高精铝板、带、箔、工业型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瞄准大飞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开发新产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提高产品成材率。以优势企业为基础,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铅冶炼行业

加快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实施40万吨的落后铅冶炼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吨铅冶炼能耗降低100千克标准煤,实现节能量4万吨标煤。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回收利用工作。

(五)镁钨钼行业

重点是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淘汰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落后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六)加快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

1.铝电解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2.氧化铝生产赤泥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3.其它冶炼渣的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4.选矿尾矿的综合回收与利用。

(七)大力提高再生金属产品规模和产量

加强废旧有色金属回收网络建设,加快济源、安阳、巩义、长葛等城市矿山基地建设,大力提高再生金属产品规模和产量。“十二五”期间新增再生金属产量90万吨,实现节能量118万吨。

 

2:有色金属工业推广主要节能技术及效果
节能技术
单位节能量
利用能力(万吨)
总节能量(万吨标煤)
氧化铝生产余热利用技术
15公斤标煤/
800
12
低温低电压铝电解节能技术
800kWh/
360
100
电解铝液直接铸轧技术
190公斤标煤/
200
38
短流程炼铅技术
100公斤标煤/
40
4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淘汰有色行业工艺技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严格把住入口关,提高准入条件,从源头抑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盲目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落实国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对使用列入淘汰目录的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设备、产品、工艺,要限期更新改造或淘汰。对淘汰的落后产能,要求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推进全行业节能降耗。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国家中小企业技改资金、清洁生产及能源管理中心专项资金等资金和省技改资金、省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省节能专项资金,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清洁生产。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收缴的差别电价费和惩罚电价费等重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允许企业将用于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列入企业经营成本或其他相关科目。

(三)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节能技术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强节能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要推广应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等。完善节能技术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设计、改造、管理等服务,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技能技术指导、培训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

建立节能监测体系,分步推进省市两级工业节能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动态监测分析,提高节能预测预警和用能管理能力。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执法能力,提高节能监督监察水平,完善节能监察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落实目标责任,进行节能绩效考核。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的建设,持续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能源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能源管理负责人和主要能源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健全企业节能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能源消耗管理制度、完善的能源计量和统计体系,提高用能管理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要从有色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完善节能管理体系,明确节能工作任务,加强节能工作管理。加强节能降耗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培育节能典型,抓好示范工作,引导企业树立节能意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制定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节能管理。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企业在节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0.340630s